小朋友一年级时,体检视力1.2(5.1),家长觉得孩子视力很好,但是做完视力检查医生却告诉家长:你家孩子近视风险很高,要做好近视预防工作,加倍保护眼睛。为什么孩子视力明明很好,医生却说孩子可能会近视?
因为远视储备量不足!这个例子告诉我们,视力好并不代表屈光储备安全。
远视储备是什么?
远视储备是视觉发育正视化过程中的远视眼状态。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,新生儿的眼球较小,眼轴较短,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,大多为生理性远视,是一种“远视储备”,可理解为“对抗”发展为近视的“缓冲区”。
随着孩子年龄增大,眼球逐渐长大,远视度数(远视储备值)会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,这个过程也被称为“正视化过程”。
眼科检查中说到的“远视储备量不足”指裸眼视力正常,但与同龄人相比,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。比如,5岁的孩子平均“远视储备值”为200度,有的孩子“远视储备值”却只有50度了。当眼轴随着发育逐渐变长时,他可消耗的“远视储备”非常少,眼轴就可能在正式化后,继续朝着“近视”的方向发展。
这就好比在银行存了一笔钱,按计划每个月支出定额的钱,可以用5年;但如果忽然多了几笔大额支付,导致账户剩下的钱不够了,就只能用2年。
所以也可以把远视储备比喻成“视力的银行存款”,及早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,可以早期预警近视的发生。
为什么说视力好不代表远视储备安全?
在眼睛的正式化过程中,人眼的视力也是逐渐提高的,并不是一出生视力就达到5.0(1.0)。
一般,1岁儿童视力可达0.2,2岁视力可达0.4以上,3岁之前是宝宝视觉发育的黄金期,随着双眼的不断发育,视觉系统逐渐成熟,等到3岁左右,视力可以达到0.6(标准视力1.0)。
视力又称视觉分辨力,简单说就是眼底视网膜成清晰物像的能力,视力的好坏是以看清视物的远近来评判的,而远视储备的值则是指眼睛屈光系统的屈光度,两者是不一样的。
视力检查中检查的“1.0视力”,只是国家对部分用眼要求较高行业的最低视力要求,并不是好视力的标准。
人眼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良好状态,眼睛看得舒服、持久才是关键。同时要保证眼睛具有双眼视、立体视觉功能,并且无散光、无斜视、无弱视等问题。
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值和视力是不成比例的,视力达到1.0的孩子,只能证明孩子可能还没有近视,因为轻度远视、正视、低度近视/散光(眯眼时)都可以测到1.0 视力结果。
仅凭视力检查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视力健康状况,也无法检查出远视储备。因为几乎所有远视的孩子,在没有散瞳的情况下,测出来的远视储备都会偏低,甚至因为太紧张被检查成近视。
如何确定远视储备值:“散瞳验光”
孩子的眼轴还在发育中,就像更短的相机机身。相同镜头的情况下,成像的焦点就会在底片的后方。
在眼睛放松状态下,孩子视物所得的物体成像始终在视网膜的后方,这正是“远视”的定义,也是因此,与成人相比,儿童青少年眼睫肌的调节能力较强,看事物的时候需要更强的调节。
调节作用会使得晶状体变凸,屈光力增强,或是由于长期近距离的阅读,造成眼睛一直处于紧绷状态,容易形成调节紧张的“假性近视”。
通常1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初次验光的需使用散瞳药物进行暂时调节麻痹,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,排除过度调节对验光结果的影响。
眼轴长度的改变间接反映在屈光检查结果上,通过散瞳验光,可以得知孩子的准确屈光度数,评估孩子的视力状况,远视储备就是孩子对应年龄的屈光状态。
因此孩子视力好,但又担心孩子是否屈光异常的家长,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出相对准确的远视储备值:第一个方法是通过散瞳验光确定精确度数,第二个方法则是通过眼球生物测量,根据眼轴、角膜曲率、眼底检影验光进行诊断。
▲远视储备参考值
为什么要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
及时发现儿童是否存在眼疾和近视苗头,做到早干预、早控制;
分析孩子近视发生及构成原因,制定最优矫正方案;
了解儿童眼球屈光发育的现状和进程,发现视力正常但屈光异常的状况,有备无患。
通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把一部分虽然现在视力是正常,但远视储备不太充足的孩子挑选出来,进行强化的预防;根据眼轴长度,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眼球屈光发育状态,在其他眼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,同龄人中眼轴更长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近视/屈光度近视越深。
对视力良好的的儿童青少年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定期监测屈光状态发育,早期筛查检出远视储备不足的对象,早期预警,关口前移,是预防近视发生、降低近视率的关键环节。